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?春节放鞭炮的来历

P 分享 时间:

春节放鞭炮的起源是什么?

春节放鞭炮的起源

鞭炮的最初用途是驱除邪魔鬼怪。南北朝时期,人们在春节期间燃放鞭炮已经形成了一种习俗。《荆楚岁时记》中有相关记载。当时,“爆竹”是指焚竹而爆。火药发明后,人们用硝石、硫磺、木炭等填充竹筒,制成“爆战”。但“爆竹”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。宋代,人们用纸筒代替竹筒,制成新的爆竹。现在,我们正在使用这种方法,只是在工艺和图案上有所改进。

春节放鞭炮的习俗是驱逐“山楂”。山楂是一种凶猛的独角鬼,最害怕噪音。人们用竹子的爆破声吓跑了它。后来,人们把火药放进竹筒里,做成竹子,然后用纸做成竹筒,这就是所谓的战争或炮战。

传说很久以前,有一种凶猛的野兽叫“年”。每年农历十二月的除夕夜,它都会出来吼叫,吃人和牲畜。为了避免“年”灾难,人们会在除夕杀猪宰羊供奉它。有一年,人们忘记杀猪宰羊,导致“年”大喊大叫,想吃人。人们只能躲在竹楼上看。“年”转了一圈,什么也没找到,便气得发疯嚎叫。这时,一栋竹楼着火了,火势很大,烧得竹子“劈啪啪”地响。“年”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跑了。人们发现了这种方法,于是每到农历十二月的除夕,他们就砍竹烧,用鞭炮的声音吓跑“年”。与此同时,人们也发现“年”怕鲜红色,于是用红桃板挂在门两侧,这就是桃符。后来,鞭炮和纸张的出现,使鞭炮取代了鞭炮,红对联取代了桃符。